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發布的102年第4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顯示,台北市每坪購屋單價58萬、新北市30萬、桃竹地區16.5萬元,皆創下調查12年以來新高。不過,雙北市的購屋總價反而呈現下滑情形,住展房屋指出,原因應是單價持續拉高,造成民眾購買的房屋坪數越來越小的緣故。

住展房屋網經理黃美瑄表示:在近來房市交易趨緩的情況下,個案的銷售表現就出現了明顯落差,有些建案因價格過高導致銷售情況不佳,只好選擇降價。例如大直地區就有個案曾一度開出每坪200萬,因為賣不出去只得兩度降價,現在開價平均每坪155萬,價格足足降了兩成多,落差十分驚人。也有個案因產品特殊而開出區域新高價。

住展房屋網根據近來房市現況,一共分析出各7種房價上漲與下跌因素,其中降價的7種原因包括:

1.次級地段開出一級地段的價格,因市場無法支撐,在無法順利銷售的情況下不得不調降價格。

2.動工時程已到提早結案,個案銷售一段時程後,剩餘戶數不多,因開工時程到了,為了完銷結案,而下修一些被挑剩格局的價格。

3.開價不符區域行情,在個案未正式公開前先行潛銷,測試一段時間,來客反應價格過高後,才調降回客戶可接受的價格範圍。

4.供給過量區,某些供給量大的區塊,因為競爭激烈,個案本身不具特色,產品重覆性過高,價格只好逐步調降。

5.公共建設遲遲沒有到位,有時也會產生房價下修情形,例如新莊地區,因捷運題材拉高此區行情,公共建設卻過於緩慢,導致有些個案只得選擇調降價格。而去年捷運圖上消失的八條路線,也同樣影響了周邊的房市,在不清楚捷運還要等多久、什麼時候會蓋好的情況下,周邊房價只得下修來等待客源。除了交通因素外,例如產業園區、商場等若發展不如預期興盛,也可能導致房價下修。

6.建商轉向海外投資,資金逐漸轉移,國內推案量減少,將重心轉移的情況下,為求加快結案,定價策略也會調整。例如某中部知名建商近期積極開發海外房地產,就調整了旗下幾個建案的定價策略。

7.非住宅用地,例如工業用地等,因原本土地成本就較低,碰上政府近來嚴格查察非住宅使用土地,建案為趕緊走避風險,調降價格盡速結案。

黃美瑄表示:房市下修因素,可歸咎於現今房市大環境反應較為冷清,民眾的購屋意願不如之前熱絡所造成。若是換個時空背景,民眾對區域環境有信心,對房價期許高,價格就能有其支撐力,建商不用擔心房屋銷售會受到影響。不過價格下修還是個案情形,整體來說房價仍然呈現漲勢。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,從個案來分析,原因也可分成7種:

1.地段良好、基地條件佳,通常房價就有不斷挑戰新高的本錢。

2.精華土地大面積開發案,如政府早期釋出的精華土地,在建商養地或整合鄰近一些畸零土地成功後,未來公開都有提升地區房價的實力。

3.規劃小坪數小套房,調升房屋單價,因規劃坪數小,總價較易符��區域客源,業者就容易拉抬單價,形成低總價高單價的狀況。

4.訴求低公設比來調升房價,有些個案在規畫時就盡量壓低公共設施,在銷售時告知消費者,單價雖較高,但實際使用坪數較多,消費者在衡量之後會較有願意買單。

5.區域有潛力造成房價推擠效應,有些區域被投資客認同有潛力,雖然還沒有實際建設到位,卻因房價推擠效應,已將周邊房價炒高,例如桃園的中路重劃區、經國重劃區,或是鶯歌的鳳鳴重劃區,都是尚未公開的重劃區被炒作而造成價格拉抬,在鳳鳴重劃區內的土地更是喊到一坪65萬,土地成本不斷上漲,讓此區房價格也將衝到3字頭。

6.同體系的建案彼此拉抬,當系列個案推出第二期時,單價一定會設定比第一期的價格高,新案價格當然也會跟著上漲。

7.規模較大有品牌的財團,推出建案時價格就會較其他建案來的高,而地區性的建商品牌,在該地區容易得到區域客層的支持,價格也會順勢拉抬。

住展房屋網經理黃美瑄表示:展望現今房市,個案推出後房價漲跌潛藏不少因素。接下來進入329檔期,大量的建案一齊推出,勢必又會影響現今區域的價格行情,而哪些個案會成功、哪些個案銷售會挫敗,如用以上述因素來探討,就可略知建案未來推出後的成與敗。

LVLV官方網LV官網lv包包LV皮夾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夢菱澡綿倉賞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