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記者陳碧芬╱台北報導】

根據中華信評的最新分析,本國銀行業今年的獲利表現,將因壞帳率「已經低到不能再低」,限制了成長的可能性,國銀業者持有的壞帳部位回沖已經告一段落,低授信成本的蜜月期已結束,今年甚至要繼續維持「亞太區墊底」的獲利率,都有困難。

「2014台灣銀行業者獲利仍面臨壓力」報告由中華信評金融評等部門公布,報告主要分析師藍于涵指出,台灣銀行業的營業利益率(EBITA)表現,要在今年獲得提升的可能性不大,主要因素有日益升高的授信成本,以及市場激烈的競爭態勢。

中華信評認為,由於全球經濟情勢依然脆弱,預期台灣銀行業的授信成本負擔今年將會增加,銀行業今年的授信成本負擔預估值會在40至60個基本點,而不是過去2年的20個基本點以下。不過,藍于涵認為,今年情況將比較接近銀行業的長期平均授信損失水準,過去2年是異常偏低。

她指出,金管會對銀行的準備部位,實施更為嚴格的損失準備規範,會促使銀行業者提高放款損失準備的提列,進而推升其未來1至2年的授信成本負擔;此外,以台灣出口導向型經濟易受全球經濟前景不確定影響,美元資金成本上揚使放款利差空間受壓,海外放款部位的資產品質可能也會轉差,銀行業者的國內授信損失水準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期間有所增加。

藍于涵也認為,台灣銀行業來自中國的潛在授信損失,應可維持在可管理的範圍內,但前進東南亞市場,面臨較高的經濟風險與信用風險,台灣銀行業要打亞洲盃,在獲利比亞太區同業差的情況下,將面臨更高的經濟風險與信用風險。

Givenchy皮夾givenchy紀梵希givenchy包包givenchy衣服官網givenchy包包專櫃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林夢菱澡綿倉賞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